為做好農村留守老年人、高齡失能老年人、獨居老人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的定期探訪和關心關愛工作,擬通過購買專業(yè)社工服務,鏈接社會優(yōu)質資源,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(yè)知識和技能,對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賦權增能的服務,協(xié)助他們建立社會支持網絡,解決和滿足他們的問題和需求,幫助增強生活自信心,肯定自身價值,消除無助感和孤獨感,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。 一、項目名稱:關愛特殊困難老年人社工服務項目 二、項目時限:年月日—年月日 三、項目地點:綦江區(qū)轄區(qū)內各街鎮(zhèn)和養(yǎng)老服務機構(設施) 四、服務對象:農村留守老年人、高齡失能老年人、獨居老人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。(不含分散供養(yǎng)特困老人上門照料服務和“綦心送暖”計劃低保老人)。 五、項目內容:建立服務對象的服務檔案,根據其需求,提供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、人際交流、心理輔導、健康養(yǎng)生、豐富文化生活服務等多元化服務,促進改變自我,助人自助,走出困境,享受美好晚年生活。 (一)生活照料。督促指導基層助老員開展定期探訪服務,針對特殊的農村留守老人,由社工上門家訪進行生活照料,幫助其解決生活上的困難。 (二)精神慰藉。由于長期處于困境的特殊困難老年人精神關愛需求愈加強烈,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,社工通過自信心建設,增強其生活的信心,對當下生活抱有積極的心態(tài),提高生活質量。 (三)人際交流。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夠促進服務對象積極的融入社區(qū),走向社會。因此,開展人際交流技巧社工服務,提高服務對象的人際交往能力,建立和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,更好的融入社會,參與社會事務。 (四)健康養(yǎng)生。針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需求,鏈接相關資源,開展健康知識講座、義診等服務,促進服務對象的身體健康。 (五)文化生活需求。提高精神文明建設,走進村居、走進養(yǎng)老服務機構,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,回應服務對象的文化生活需要。 (六)智慧助老服務。為老年人開展智能手機使用、網購、錄制網絡小視頻等培訓服務,指導志愿者、基層助老員等引導和協(xié)助老年人辦理基本公共服務,幫助老人們跨越“數(shù)字鴻溝”,融入“智慧生活”。 (七)其他服務。一是提高老年人情緒控制能力。通過辨認導致低沉的原因,利用減輕低沉的人際對話和轉移低沉的放松方法,減少消極情緒的頻率和強度;幫助老年案主重新整合過去生活的意義,從而使老年人產生人生完美的積極的、正面的感受。二是提高社交關系能力。通過使用傾聽技巧和....
快捷閱讀